2024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作出全面部署,为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全省旅游发展推进大会精神,进一步找准差距、理清思路、明确举措,加快推进旅游强市建设,近期,我们对2014年以来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和全国、全省的旅游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我市旅游产业和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学习借鉴西安、张掖等地推动旅游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金昌市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2014年至2019年旅游业迈入黄金发展期。坚持高标准建设、高经费保障、高强度宣传,景区规模快速扩展,文化潜力深入挖掘,旅游市场稳步推进,全市旅游业迈入黄金发展期。一是专项经费保障,夯实旅游发展基础。自2014年开始,市、县(区)统筹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以2016年为例,其中:景区建设5600万元、旅游宣传推介及节会活动956万、旅游行业扶持270万元、旅游优惠政策兑现270万元、文化发展专项627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2500万元)保障文化旅游发展。市财政安排5亿多元先后实施了市传媒中心、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继开发紫金花城景区、金水湖、圣容寺、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等特色景点,特别是2018年引进建设“火星1号基地”文旅项目,以其独特性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二是核心资源逐步投入运营,“新鲜度”持续不断。紫金苑、植物园、玫瑰谷、沙枣胡杨观赏林等紫金花城核心景区项目,双湾镇“十里花海”车窗景观及永昌县南坝国际滑雪场、车辘沟石林、东寨藜麦观赏基地、七彩花谷、毛卜喇民俗村等一大批旅游项目逐步建成投运,在大漠戈壁小城形成以“花”为主的新景观,吸引全国游客眼球,聚集效应明显。三是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旅游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旅游宾馆、自驾车营地、旅游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步道、导览系统、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资讯、服务、优惠政策等相继出台,保障机制逐步健全,高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四是宣传推介举措形式多样,品牌知名度逐步扩大。先后赴东北、华中、华东、西南等重点客源地开展旅游专场宣传推介活动,参加各类文化旅游博览会及招商引资活动,游客渠道逐步拓宽。开通运营“兰州—金昌”旅游专列和“青岛—金昌”旅游包机,旅游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举办香草文化旅游节暨“薰衣草之约”大型集体婚礼、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郁金香展等节会活动,旅游品牌形象得到重塑。五是产品体系日趋丰富,游客体验感日益增强。策划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游、民俗游、冰雪游、乡村游、红色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评选认定旅游商品龙头企业4家、旅游商品名品店5家。研发产出薰衣草、沙漠茶等系列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亮点特色突出,有景可赏、有物可购的旅游体系初步形成。深入挖掘金昌名吃、羊肉美食、花卉养生等地方特色系列美食,培育20家特色餐饮名店和50种金昌特色美食,持续提升“中国镍都·文明金昌”旅游品牌影响力。六是宣传声势更加强劲,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中央电视台、甘肃卫视、中国旅游报、西北旅游等国内知名媒体和各级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在广播、电视、新媒体开设《乡村振兴谱新篇》《生态建设焕新颜》《大力宣传骊靬文化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等10余个专栏,播发《郁金香绽放 吸引大量游客》《中国·金昌第六届骊靬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等推介宣传金昌旅游。以环青海湖自行车赛(金昌段)、金昌国际马拉松、太空C计划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为契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二)2020年至2022年旅游业发展进入疫情停滞期。2020年开始,疫情蔓延,全国旅游业停滞不前。2022年,我市文旅事业经费只有70万元,只够保运转,但我市依然走出了疫情期间旅游发展坚实步伐。一是扎实建设文旅项目,着力夯实发展基础。航天互动展示中心、鲜花云溪、龙景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补短板、红西路军永昌战斗遗址保护修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永昌段、永昌县毛卜喇花海农旅产业园、永昌县北海子公园提升改造等一大批项目先后开建,为旅游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坚持举办文旅活动,努力吸引周边游客。先后组织举办“唱响新时代”“一起会更好”、2020未来火星生活周、黄河文化产业带投融资促进活动暨金昌市文旅产业投融资对接会等大型文旅活动,组织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周边游客,尽最大努力减小疫情对文旅产业影响。三是广泛开展文旅宣传,品牌打造有新提升。加入全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组团参加“丰收了·游甘肃”“环西部火车游”、丝绸之路(中国)旅行商大会等文旅宣传推介活动,金昌乡村旅游产品被纳入全省15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产品,研学旅行线路纳入河西五市旅游联盟线路产品,永昌红西路军纪念馆纳入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火星1号基地”被评为新甘肃十大必去好评旅游景区。在兰州火车站、西客站、甘肃卫视、中川机场等省级整合宣传平台投放金昌文旅宣传产品,引进自驾游达人和自媒体达人开展宣传营销,金昌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2023年至今旅游业发展从恢复性增长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受3年疫情影响,人民群众消费心理、行为和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的沉浸式、体验性、康养型文旅消费逐渐成为新趋向,金昌市借梯攀高,着力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一是夜间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多举措丰富夜间消费业态,紫金苑景区重点打造花海旅游夜市,推出啤酒广场、夜市地摊、儿童乐园、露营地等项目,助推夜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火星1号基地旅游景区联合中洲烟花,精心举办“焰火电音狂欢风暴”,超千名游客现场感受绚烂的焰火盛宴,基地火星模拟体验生存中心、火星星际探索体验中心的九大模拟舱等30余项体验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成为我市旅游新热点;“镍都之光”灯光秀展演,金川公园、市人民文化广场、毛卜喇“卍”字灯城等景区景点开展的灯光游园活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部分功能场馆的夜间免费开放时间延长,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设施夜间服务内容,游客夜间文化旅游生活不断丰富。二是旅游产品业态持续升温,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开展景区“创A升A”行动,新创建国家A级景区4家。持续拓展旅游市场,围绕“祖国镍都工矿探奇基地、中国航天科普研学基地、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体验区”建设,打造以“火星1号基地”、金川国家矿山公园为主的科普研学游,以御山峡汉明历史文化景区为核心的文化古迹游,以紫金花城为核心的浪漫休闲游,以永昌县大沽政治部等红色文化遗址为主的红色教育游等精品线路。落实旅游“后备箱”工程,举办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推动文旅商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宣传推介载体平台更加多元,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举办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未来火星生活周”、“火星共创大会”、江山阅·悦美金昌群星演唱会、文化旅游宣传大使选拔赛、山猫纵队千车万人大型文旅活动等,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的目标。配合中央电视台《欢乐大猜想》栏目组,围绕“羊肉垫卷子、永昌十八子、沙漠茶、山湾跑羊、永昌地毯”等美食、非遗、特色产品进行现场拍摄,全方位、多角度向全国人民展示金昌的文化、美食、美景和人文底蕴。组织参加“一节一会”等重大节会活动。联合金武张海阿打造“三省五地”全域旅游协作一体化平台,开创全省地级市首个跨省旅游一体化协作模式,充分发挥“河西五市旅游联盟”“四省十二城”等协作平台,借船出海,扩大宣传面。组团赴广西、川渝、上海、深圳、敦煌等省内外城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各地旅游企业来金考察踩线,业态布局更加丰富,游客渠道逐步拓宽。编印《金昌旅游指南》,制作《金昌市旅游手绘地图》,主动投放到游客集中场所,为文旅服务良性发展积蓄潜力。四是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效应逐步放大。编制《金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金昌市“引客入金”旅游奖励补贴试行办法》《金昌市文化娱乐类企业规下转规上和规上企业奖励补贴办法》《金昌市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金昌市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补贴标准更优化、涵盖面更广泛,为旅行社及文旅相关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福利,文旅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周边市州发展旅游业主要做法
通过到周边市州学习考察,我们发现近年来,各市州在全方位支持旅游高质量发展方面,专项资金力度持续加强,文旅产业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旅游产业模式创新重塑。尤其是张掖市在资源开发、政策支持方面有许多我们学习借鉴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一是政策机制完备,形成整体推进新格局。张掖市财政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6000万元,用于宣传推介、景区创建、项目建设等,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激发景区经营活力。景区施行管理权、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实行“管委会+股份公司”的经营制,推进各类景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发经营市场化、规模化、高效化。制定《张掖丹霞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工作职能运行规则》,破解了管委会与市县相关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交叉重叠、责权不明晰、运行不规范、职能履行不到位等实际问题。三是统筹产业发展,用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对规划到位、前景广阔的文旅开发项目,采取政府先行投入、边建设边招商、先建设再招商的模式,先后成立14家旅游文化投资开发公司,催生一大批重大文旅项目投入运营,夯实了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四是打造新型业态,“旅游+”释放新活力。精心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科学规划设置特色小吃、文旅商品等经营摊位,开展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和娱乐活动,促进夜间消费,做活了“夜市经济”。围绕“彩虹城市”主题,精心设计各类景观小品,合理搭配绿化、亮化等“彩虹”配套元素,通过有形有感的彩虹城市特色建筑,打造具备浓郁文旅元素的“彩虹廊道”。
三、我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受全国大环境影响,总体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政经费保障不足,严重制约文旅产业发展。各级财政从文化旅游发展基金设立到取消,投入从1亿多元逐年减少,尤其是2020年以来,文旅宣传营销、各类活动举办等经费,需通过“一事一议”形式向市政府申请,加之2020年开始各级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财政经费每年压减,支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输血培育”效果明显不足。
二是旅游龙头带动作用不够,核心资源开发短板突出。能够体现金昌特色的镍钴工业文化,挖掘、开发、建设还不够充分,工业旅游“有说头、少看头、无玩头”,体验性不足;旅游资源点散面广,景区景点多而不强,缺乏5A级旅游景区支撑。乡村旅游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未能形成发展合力。文旅企业“零、小、散”特征突出,缺乏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拳头性产品开发不足,知名度和市场感召力不强。旅游业态不足,体验感不佳,在传统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文旅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引入、打造速度较慢,与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还不充分、不深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不足,研学游产品缺乏场景化的场地和精品课程支撑,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带动力不强,观光、休闲、度假业态结构不协调,综合效益不高。
四是立体交通相对滞后,旅游“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金昌航线开拓进程较缓,航线网络布局需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国省干线公路、铁路和航线转换不便捷、可进入性不足;域内未通高铁,铁路、列车班次较少且出入时间节点不佳。各种交通运输之间衔接不畅、效率不高,“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尚未形成,交旅融合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五是文旅高端人才极度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2019年机构改革后,原市旅游宣传信息中心与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合并,事业编制缩减,大景区管委会撤并,历年机构改革,我局行政编制一直呈现缩减状态,文旅队伍相对弱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游、讲解员和领军型文化人才比较缺乏,旅游饭店、乡村旅游、餐饮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高,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创意策划、项目规划等高端专业人才较少。
四、建设旅游强市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借鉴周边市州旅游发展典型经验和主要做法,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着力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各级政府投入,设立市、县(区)两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综合运用项目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盘活存量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是着力壮大市场主体。引进文化旅游规划策划、创意设计、研发孵化、管理咨询、营销推广等类型企业,扶持乡村文化旅游企业和餐饮、零售、体育、交通等领域的涉旅企业发展。培育一批自驾租赁、创意策划、旅游传媒、旅游演艺等中小文旅企业。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支持景区建设运营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文旅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延链补链,实现共赢。
三是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支持文旅产业园区建设,设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鼓励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深化拓展“招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加强文旅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为企业当好“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务,落地实施一批景点打造、文化创意、影视产业等标志性重大文旅项目,以项目建设成效推动文旅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认真落实全省旅游发展推进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落实“后备箱”工程,加大文旅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指导全市各级文博场馆、文化商品企业,加大文创产品和文旅商品研发生产力度,培育一批更具时尚化元素、个性化追求、艺术化呈现的文旅产品品牌。办好全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不断推出新的文创产品,逐步建立完善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市场体系,推动文旅消费。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成果,积极推进争创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的各项工作,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四是着力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打造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旅游线路产品,培育旅游新热点、新亮点,增强金昌在大敦煌圈的旅游吸引力。充分利用“三省五地”“四省十二城”旅游联盟平台作用,整合旅游资源和游客资源,实现与周边省市环线产品有效对接嵌入,形成资源互补、游客互送、互利共赢的区域协作机制,相互借势发展。
五是着力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昌机场扩建,不断提高金昌机场吞吐量,更好发挥金昌机场区位优势。加快兰张三四线高铁金昌段建设步伐,打通高铁客运通道,优化区域环线交通路网。建设服务金昌全域、辐射周边区域的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游客快速换乘转运。着力培育壮大旅游客运和车辆租赁企业,放宽市场准入,增强跨省、跨市州旅游交通服务能力。提升域内高等级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在重要交通节点建设露营地、自驾车营地,满足游客出行多样性需求。
六是着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型培训和内部设施环境改造,不断提升旅行社、星级饭店服务能力。积极引进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和酒店管理公司,支持发展各交通枢纽集散中心及商业区经济快捷酒店建设。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农家客栈、创意精品民宿、休闲农庄等特色精品民宿。依托特色旅游基地和周边乡村,建设原乡生活、花城露营、工业科普和亲子游乐特色休闲农庄。
七是着力强化宣传推广营销体系。邀请主要客源市场旅行商和新闻媒体来金昌考察踩线,体验消费环境和产品,对接合作。充分整合利用网络资源宣传,着力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开辟旅游宣传新途径,培育旅游新消费,打造旅游营销新引擎。积极参与并借助国家级、省级宣传推介平台,依托全省知名品牌节会,加大金昌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讲好金昌故事。
八是着力扩大文旅活动引流作用。通过举办传统民俗娱乐、文化艺术表演、音乐节、文旅推介会等特色鲜明的活动,精准对接不同消费群体,创新消费场景、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将特色文旅活动植入火星1号基地、紫金苑等热门景点,以及大型商超、商业步行街等夜间消费场所,推出更多体验打卡点,人性化做好各文化场馆延时服务,满足游客更多需求。加快布局一批青年部落、越野一族露营基地等,提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文旅”新模式,有效吸引游客,促进地方文旅消费增长,提升金昌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